本报北京7月19日电(记者温源)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在今天召开的国务院新闻办记者招待会上指出,1998年以来,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上半年,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物价总水平回升,国民经济发展出现重要转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巩固经济回升的良好势头。
今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相继出台一系列管理办法和政策,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金融监管,使金融运行出现更加积极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货币供应量平稳增长,货币流动性逐月增强,现金回笼较好。6月末,货币总量为12.7万亿元,同比增长13.7%;活期存款和流通中现金余额为4.8万亿元,同比增长23.7%;全部金融机构企业存款为4.0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3645亿元,同比多增近2700亿元,反映出企业支付能力增强,经济景气状况进一步回升。
——金融机构贷款增加明显,贷款结构有所改善。今年前6个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6204亿元,比去年多增1972亿元,增长13.8%。6月底,商业银行发放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130亿元,比年初增加660亿元。前5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加四成多,88%为个人购买。
——储蓄存款适当分流,资本市场日趋活跃。6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62842亿元,比年初增加3487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2318亿元。利率降低、国债热销、股市活跃、消费回升是存款分流的主要原因。存款分流从总体上有利于扩大消费和活跃资本市场。
——金融稳定工作计划顺利实施,金融机构平稳发展;对商业银行的监管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具有充足的支付能力。到6月底,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共接收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13000多亿元。6月末,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为7.8%,其他商业银行为19.1%,均保持较高支付能力。
——金融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外汇储备进一步上升,人民币汇率稳定。6月底,外汇储备达到1586亿美元,比去年末增加39亿元。人民币汇率保持略有升值的态势。
戴相龙说,当前金融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各种因素尚未根本消除;企业负债过重,给银行带来的风险和压力依然很大,银行不良贷款比例依然较高;商业银行经营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有待改进;社会信用观念淡薄,拖欠、逃废债务现象比较严重。